专业名称:生物工程
专业代码:083001
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30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依托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面向生物产业的发展需求,采用学校与企业相联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具备生物学与工程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知识,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学科交叉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与特色
(一)培养要求: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工程产品生产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思维与实践创新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生物工程产品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操作技术,具备生物产品制造和研发中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合格的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掌握体育知识和科学锻炼的基本技能,身体健康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具有扎实的数理化基础以及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具备使用数学物理化学方法分析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生物学与工程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系统掌握生物工程产品的分析方法,生产设计方法与实验技术,具有综合运用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能力;
4、熟悉生物工程所涉及领域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生物工程技术研究的发展动态、前沿、应用前景和行业发展趋势;
5、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会获取和应用网上信息,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和工具,具备一定的科技写作能力。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及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7、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经济管理、法律基础、工程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深造的潜能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8、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并能较熟练地查阅外文文献,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初步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二) 培养特色
1、以企业最新生物科学技术成果为内容,拓展现代生物工程应用技术的传授。
依托高校、企业双方资源优势,借力于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园基地宜昌分园安琪酵母有限公司、宜都东阳光实业有限公司、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宜昌稻花香集团等企业,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进行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引入最新的生物分离技术、分离设备、新型工艺的讲课内容,学生将系统接受企业和学校的联合培养,10门专业课程及实践教学实验课程由企业兼职教师负责部分专题讲授(见校企联合开课课程设置表),注重对学生经典与现代生物工程理论的传授,着力培养学生工程技术知识。
2、以参与企业实际生产问题和企业实训为载体,突出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采用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模式,通过在校的理论学习和在企业的实践学习,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造就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扎实生物学和工程学基础,生物工程专业系统知识和专门技能,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以企业生产实际问题为主,采用双导师联合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对工程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三、学位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化工原理、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艺学及实验、发酵设备、工厂设计。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 本专业标准学制4年,弹性修业年限为3~6年。
2.毕业最低学分:本专业须修满培养方案中全部规定内容学分1885学分,其中通识核心全校公共必修课程52学分;素质拓展课程20学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3128.5学分;专业核心课程40学分,专业拓展课程44.5学分,共计185学分;集中性专业实践教学环节32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1、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学位授予条件:按《三峡大学关于授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条件实施细则(修订稿)》办理。
符合三峡大学学士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生物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1.课程设置说明
根据指导性意见,各专业对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框架作大致说明,可以用课程类别名称和学分要求加以说明。本专业须修满培养方案中全部规定内容学分185学分,其中全校公共必修课程52学分;素质拓展课程20学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28.5学分;专业核心课程40学分,专业拓展课程44.5学分,共计185学分;其中集中性专业实践教学环节32学分。
2.课程模块学分分配汇总表